浅谈华育四年的感受
一篇知乎文章,由22届某学生写作(很可能为22882),描述了其对华育的感受。
正文
本人来自华育,即将就读于华东师大二附中,在这里谈一谈华育的四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华育在上海的地位是名不虚传的,学习氛围和成绩是相当优越的。从我预初刚进去就可感受到压迫感的那种。在华育,想要出类拔萃你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搞竞赛,另一种就是综合排名。
本人是物理竞赛生,客观讲,对于物理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华育,因为有比你更优秀的同学可以和你交流,慢慢的就发现了物理的美妙。物理竞赛晚课分小班和大班,本人在小班感觉还行,大班没什么用,也就图一形式,小班人shs会在里面挑人去考试(当然感觉shs主要会看初三参加的cpho预赛分数),本人当年也拿到了shs数学班的承诺,后来想想还是弃掉了,觉得efz氛围和能力会更强一些。如果你想主攻数学竞赛方面的话,华育分小小班,小班和大班。同样的,大班没什么用,shs初二下会在小班里面挑人去考试,数学shs要的人会比较多,基本上你数学有点技术都能进shs数学班(高联得好好考)。小小班里面的人反正都是神,随便砍瓜切菜没话讲。
但,毕竟竞赛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会选择拼综合成绩。但华育的综合竞争真的相当腭裂。内卷极其严重。为了最后的红榜成绩拼死拼活。其实我对于华育这种氛围一直是很不满的,各种老师在外面各种团课,除了一模二模,其他都是华育老师自己出卷,很难保证他们不在外面团课说些什么有用的信息,反正很看不惯。虽然说不公平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我觉得华育比较离谱。今年22届自招华育大概是140-150人,相比于去年是少了很多,但总体还是不错的。8班自招shs好像是23个,efz4个。其实,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提前上岸,这样中考就没什么压力,但实际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提前上岸,要认清自己的定位。
还有就是,华育的学生家长通常会有一种固执的思想,好像非shs不去,好像不去shs人生就毁了,我一直很看不惯这样的思想,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四校都是很不错的学校,有些不是那么顶尖的,不去shs人家反而会把你当做一块宝,去shs便是泯然众人,所以不要总是抱有这样的思想。这次22届7班就有笑话,有人提前定了jf,结果听说shs开始补人了,还自以为自己足够优秀,立马把jf弃掉了,结果shs根本没补到他,这下又重新回到水里去了。所以在华育,认清自己很重要,低调做人,不要太狂妄,没人永远是第一,也不要太自卑,你也不会永远在谷底。
在华育,成绩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情,本人预初数学甚至考过不及格,但是要有及时调整状态的能力,否则到初三压力会很大,心理很难不出问题。经过四年的磨炼,也算是能够认清自己了。
总之,在华育,唯有努力才能成功。
学弟学妹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