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的方法

来自HYWiki,开放的校园百科

14517若杉基于2013年8月30日在华育中学吧所发布的写作指导贴,后被设为精华。

原贴

我看过很多这个年纪的文。都是纯对话或者微描写。所以借地想说些什么。

首先是标题与内容:选定一个你所喜欢,或者有话可说的内容。初学者建议选择2000-5000的短篇。2000以下就不适宜过多描写,而5000以上,就有弃坑的风险。

14668: 原来写多少是事先想好的?。。。。 楼主:是的……你难道不是么?大体的架构,每部分多少字都要事先做估算。

然后是描写:初学者可以尝试的是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描写。试着去构思,到一定地步就可以顺理成章了。这里提供两个窍门。一个是发色和瞳色的改变,你需要通过描写不同发色和瞳色来领悟各个颜色可以比喻的内容。等写熟了,就可以回归正常的黑色头发。第二个是环境渲染。环境描写通常是给人一种感觉。如果要写好这一块,最好要了解一下古文意象。每种景色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

人物描写是比较困难的一部分。有时候你知道他那是什么表情,但没办法写得生动,这时候,比喻就很重要。对于初学者,可以使用“xx像xx”的手法,这是最直接的。写熟了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暗喻,这样会让文章更简洁。

重点突出法:遇到重点词,直接换一节,或者用:——这样的标点。也可以采用引号。重点突出法的好处在于,如果你突出的是伏笔,前后文的呼应和逻辑性会很好。

人物设定:对于初学者来讲,人物有原型会比较好,但最好不要写同人,OOC的可能性会比较大。等写熟了,就可以随意驾驭人物了。这里还是有一个窍门:一开始写文的时候,人物个性差别越大越好,你需要试试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但是到后来,更侧重的就是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细微的性格差异。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都是一个傲娇一个女王。

那么我来说说环境渲染。日暮,黄昏,流水,鸟啼可以衬悲,同样,鸟啼也可以反衬寂静。我还是把自己整理的拍上来吧。

那么,再来说说人物的描写。动作描写是我最不擅长的一块,我总是把动词用的很奇怪。试着去积累一些你常用的,或者你不知道的动词。比如说看别人。“睨”“瞥”“瞟”是一个意思,但是你需要不同的词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请参考广播操或者少年连环拳。

神态描写这里。专门想说一下“笑”和“哭”。如果想写好的话,建议去搜一些内容。什么样的笑容?什么样的哭泣?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和环境描写同时使用。“笑容映在阳光下”能给人温暖的感觉。但如果发生在黑森林里,就是阴森了。

我觉得其实很有必要去背出所有的经典名篇名句和古诗词。可能很毫(sic,原文如此)时间,但是写文章不是一时的,你必须要积累。

既然是作为文章,就必须有亮点,有和其他文章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亮点,还需要对于主旨的构思。对于主旨的构思应该是不动摇的。就是说,如果选定了一个中心,不能为了人气或者别的什么而改变。改变了初衷的文,连你自己也不会喜欢。

对于初学者,可以先写300-1000的小段子。试着写写各种不同的梗,并不是要成文,但需要寻找一种感觉。

我从五年级开始写文。时间并不早。我知道很多人都比我更早。写到现在也就4年。我对文章的感觉慢慢出现,也是在写了两年半以后。所以还是需要时间吧。

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我觉得适当记录生活中有亮色的地方比较好。细节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伏笔,这时候适当需要用我之前说的突出描写法。我写了8年日记,也尝试将生活中的亮色记录下来。文章虽然虚构但源于生活。正因为写日记,我不是乔布斯粉却记得他的生卒年月;我也还记得自己小学是怎么往别人椅子上倒墨水的。无论你是初几,都应该抽空记录什么。不止是细节,这也是为你的文章增添亮点。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我最薄弱的一块。语言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叙述事情,一是突出人物。关于突出人物这里,我自己也想了很多。为了锻炼语言描写,我才开了那篇网聊文。大家可以先观察身边人说话的语气,有原型地写,再潜移默化成自己的东西。

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的描写,表现主要人物的特质。最好用的是对比和反衬。比如你写的人很闹腾,你可以写周围的人冷静之类的。侧面描写也可以通过不同人的评价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但请注意,你文中的人物是“人”,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局限性,即使出现知己一类的人,也不要评价过多为好。如果是主要突出两个人感情的文章,通过别人对一个人评价的转变,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主线。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的要点是,字数不易过多。如果太多就成了无病呻吟,点到为止既可。如果是长篇小说,一开始不适宜用心理描写,叙事到一定程度再用比较好。如果是短篇非同人,可以不用尽量不要用。 怎样锻炼心理描写?去试着想一个双方【互相误解】的虐梗,从两方面的心理和叙事出发,写他们心理的转变。很好用的方法。 并不是第一人称才可以用心理,作为小说而不是作文,**想*****完全没问题。

动作描写与氛围渲染:舒缓的动作可以搭配优雅的气氛,也可以反衬凝重的气氛。人在重要时刻的动作,是表达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拿拙作来举例分析一下:

那毕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当那个矮小清薄的身影再次想起那段时光的时候,只是给出了这一句中肯的评价。【这里用的就是心理描写,但是不长。】

近日的空气质量真是差呢。

灰白的天空,灰白的云层,光影涌动之间幻灭出过去的残影,那些萦绕在蝉鸣切切和碧树堆烟的时光。【这里用的是环境来衬托人物的悲伤。而后面半句话是我后面要介绍的一种写法。】

那段时光几乎如同焚毁的尸骨快要殆尽,【直接比喻】偶尔在脑海中掠过的片段也不过是轻勾嘴角不足挂齿的淡淡回忆。

例如若总是喜欢在讲座课之前打篮球又不吃饭结果每次把饭盒端到会议厅里空气中还会弥漫着他的汗臭味。

例如函数和自己会因为座位的事情纠结很久谁都想把对方推到若边上结果若总是不偏不倚在她们边上空开一个坐下。

例如,那样的座位之中微妙的关系。【这里用的是过去美好的事件来反衬现在的悲伤。】

抬望眼是在灰霾中笼罩的城市,所有的建筑都只留下了模糊不清的影子【环境衬心情】,于是在这模糊的现实中,清晰的回忆不由自主浮出水面,即使想要逃走也被钳住了双脚动弹不得。【同样是后面要介绍的】

她曾经说。

——三人组会是永远的三人组。【强调句,就是我说的分段和“——”】

场景切换:我看见很多人这文的时候,都喜欢直接用类似“—地铁站—”的明显分割,我觉得这样也不错,但作为技巧,还是想提提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我前面例文中提到的(“那些萦绕在”句)。你可以用动态的环境来将时间随之推移;也可以用意识流切换。这么说有点抽象,具体的感觉恐怕要靠自己找。

借代隐喻法:(“即使想要”句)这里就是我说的稍微高端一点的比喻。不用“像”“似”“般”“如”,而试着直接用动词来承接本体和喻体。

多材料叙事:多材料叙事更适合考场作文,以及以情感为线索的文章。为何要多材料,多材料的方式有哪些呢?请看下文。

情感线索:即每一个材料都会有情感变化和促进。可能是变好,也可能是变坏。作为考场作文,通常可以一笔点一点感情变化,不需要太多,更多用描写体现比较好。

情感线索之丰富题材:如果你想写的不是感情促进,而是用回忆体现感情之深,那么建议用这种方法:具体的两个【典型】事迹,然后去列举一些小事情,可以层层递进。

横向多材料与纵向多材料:那么,如果你要写的是活动。推荐两种写法,一个是写不同的活动,同中心。一个是一个活动,分几个段落不同的中心。

—tbc—我这是要做语文老师的节奏!!!(编者注:参见篱落呼灯

补充:情感线索之丰富题材:如果你想写的不是感情促进,而是用回忆体现感情之深,那么建议用这种方法:具体的两个【典型】事迹,然后去列举一些小事情,可以层层递进。【典型事迹其实也可以是情感递进的事迹】

我来了,今天想讨论一下句式,我没有学过单句和复句,所以凭自己的感觉来说一说。

1、长句:长句更适合细致、委婉,优美的文章。善于精雕细琢,比喻拟人修辞镶嵌于此。(仅个人理解)比如我《就如初见》里的话:橘红色的光将远处房屋的轮廓模糊殆尽,暮色中的鸟啼如同思归不得归的哀号。矮小清薄的身影巍然依靠在窗边上,渐渐隐去的记忆如同浮上江面的水汽一般在朦胧中慢慢清晰,历久弥新。】这种句子通常适用于散文和工于描写的文章。

2、短句 :短句就显得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比如课文《安塞腰鼓》。适用于有气势的文章或者演讲稿。这里提一下,演讲稿提高气势的方法。一个是善用典故和简洁句(句中要少“着”“了”“过”,打个比方,你写“我就这么看着他远去了”和“我看着他远去”细读气势是不同的。)

演讲稿还有一点是要多用层层递进的排比和适当的反衬。

3、长句短句的互换:这应该是很简单的。就比如说你写一句有很多形容词的句子,你把它拆成排比句就好了。还有,要少“着”“了”“过”再说一次。

4、(这一段我觉得百度说得更详细,我就拉了下来。)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如:

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发展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我觉得这里不光是增强气势,也可以突出你要强调的内容。】

5、善用古文: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善用古文,可以把文章写得很优美。那么古文怎么套才好呢?

我这里提供一些训练方式:(1)一定的积累 (2)用古文作为标题,并围绕这个标题写文章或者,选取一篇古文,把每句句子拆开,动用想象扩写一段景色。虽然麻烦,但很奏效。我早期的作品有这样的例子,但不知道还找得到吗。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个你不一定要按照原来被贬,体现自己清高的意境来写的。你也可以写自己的孤独。为什么?看看“孤”“舟”(漂泊典型词汇)“独”“寒”(一般在愁苦的时候会用寒来借以渲染凄冷的氛围。)

14517自整理

一.作文类中心

中心,顾名思义,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有千百篇,中心就有千百种。总的来说,中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或多或少诠释着你的情感、你对事物的观点,你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产生触动,这就是很棒的主旨。

中心可以分为几类:

→按材料分

1、亲情类

2、成长收获类

3、师生情

4、乡情类

5、友情集体类

6、兴趣文化类

二.

1、亲情类

亲情类的文章贵在挖掘与众不同的细节,贵在表现与众不同的爱。严厉而深沉的爱,柔软而细腻的爱是传统的情感,在这之外却也有更多不同的情感。

而且,可以尝试写自己回馈亲人的爱,或者是脉脉相传的爱,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提高了。

2、成长收获类

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写出自己的成长。成长需要是循序渐进的,不能有突兀的感觉,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结尾处可以点明自己具体成长的内容,也可以从面展开列举成长的结果。总之,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成长是最有吸引力的。

3、师生情

师生情即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情谊。通常的中心在于懂得老师的关爱或严厉,学会体贴与尊重。其他中心也包括学会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从老师那里学会一个人生的道理等,属于比较新颖的中心,

4、乡情类

谁没有故乡,谁没有故乡的文化呢?每一个故乡都蕴含着儿时快乐的情怀,或是祖辈之间温暖的情谊,或是那里独有的特产,是留恋在心中深处无法抹去的沟壑。乡情的文章只要有真情实感就会很动人。中心的处理上,如果能将乡人,乡情,与特色的民俗结合在一起会很好。

5、友情集体类

单纯的友情类容易写得比较琐碎,稍微融入集体的概念会比较好处理。既然是集体,温暖、奋斗与共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短时间的共同目标是一个集体(小队、比赛团队等),长时间的集体情谊也有独到之处(班级、学校情),当然集体也不一定是校内的,比如社团等。共同要突出的主旨,无论是一个怎么样的集体,都应该有一个能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

6、兴趣文化类

兴趣爱好的立意需要提升,可以联系到文化体现。但是“文化”是一个很空洞的词语,如果只是写“让我了解了文化”,难免会给人刻意拔高立意的感觉,还要写尽文化的具体内容。另外兴趣通常是写一个,就要从多角度展开,所以中心也最好是多角度的。

三、描写

人物描写是比较困难的一部分。有时候你知道他那是什么表情,但没办法写得生动,这时候,比喻就很重要。对于初学者,可以使用“xx像xx”的手法,这是最直接的。写熟了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暗喻,这样会让文章更简洁。

动作描写:试着去积累一些你常用的,或者你不知道的动词。比如说看别人。“睨”“瞥”“瞟”是一个意思,但是你需要不同的词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动作描写与氛围渲染:舒缓的动作可以搭配优雅的气氛,也可以反衬凝重的气氛。人在重要时刻的动作,是表达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神态描写:专门想说一下“笑”和“哭”。如果想写好的话,建议去搜一些内容。什么样的笑容?什么样的哭泣?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和环境描写同时使用。“笑容映在阳光下”能给人温暖的感觉。但如果发生在黑森林里,就是阴森了。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叙述事情,一是突出人物。可以先观察身边人说话的语气,有原型地写,再潜移默化成自己的东西。语言描写不宜过多,应起到突出人物性格的点睛作用。

心理描写:字数不易过多。如果太多就成了无病呻吟,点到为止既可。最好夹杂在叙事之中有感而发。

重点突出法:遇到重点词,直接换一节,或者用:——这样的标点。也可以采用引号。重点突出法的好处在于,如果你突出的是伏笔,前后文的呼应和逻辑性会很好。

环境渲染:日暮,黄昏,流水,鸟啼可以衬悲,同样,鸟啼也可以反衬寂静。

有必要的话可以去背出所有的经典名篇名句和古诗词。可能很毫时间,但是写文章不是一时的,你必须要积累。

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我觉得适当记录生活中有亮色的地方比较好。细节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伏笔,这时候适当需要用我之前说的突出描写法。

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的描写,表现主要人物的特质。最好用的是对比和反衬。比如你写的人很闹腾,你可以写周围的人冷静之类的。侧面描写也可以通过不同人的评价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但请注意,你文中的人物是“人”,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局限性,即使出现知己一类的人,也不要评价过多为好。如果是主要突出两个人感情的文章,通过别人对一个人评价的转变,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主线。

场景切换:许多人都喜欢直接切换场景,我觉得这样也不错,但作为技巧,还是想提提另外一种方式。你可以用动态的环境来将时间随之推移;也可以用意识流切换。这么说有点抽象,具体的感觉恐怕要靠自己找。

(编者注:第四部分缺失,原文如此)

五、结构

一般结构:

1、横向多材料:由同一事件内的几个事例表现相同的中心。

2、纵向多材料,不同的事例表现相同的中心。(比如写人)

3、铺排事例:丰富事例表现普遍性;拉长时间宽度。

其他结构:

以情感线索为发展顺序;

以意识流为事件连接;

以景色场景切换为事件开始。(我看见很多人这文的时候,都喜欢直接用类似“—地铁站—”的明显分割,我觉得这样也不错,但作为技巧,还是想提提另外一种方式。你可以用动态的环境来将时间随之推移;也可以用意识流切换。这么说有点抽象,具体的感觉恐怕要靠自己找。)

六、关于文章的其他内容(仅供参考)

(一)句式

1、长句:长句更适合细致、委婉,优美的文章。善于精雕细琢,比喻拟人修辞镶嵌于此。这种句子通常适用于散文和工于描写的文章。

2、短句 :短句就显得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比如课文《安塞腰鼓》。适用于有气势的文章或者演讲稿。这里提一下,演讲稿提高气势的方法。一个是善用典故和简洁句(句中要少“着”“了”“过”,打个比方,你写“我就这么看着他远去了”和“我看着他远去”细读气势是不同的。)

3、演讲稿还有一点是要多用层层递进的排比和适当的反衬。

4、长句短句的互换:写一句有很多形容词的句子,把它拆成排比句。

(这一段我觉得百度说得更详细,我就拉了下来。)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如:

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发展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我觉得这里不光是增强气势,也可以突出你要强调的内容。】

(二)怎样使文章铿锵有力

1、短句。

2、替换词。

3、意境的渲染。你站在珠穆朗玛峰和你站在土堆上的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

4、前后的反差。比如这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先是如此壮丽的景色,然后缩小到镜子前。善于用大和小的对比十分重要。

(三)怎样权衡描写与剧情

现在的作文模式是两件事情+罗列 最好,罗列大家都会,我们就从这两件事情入手。

既然是八百字的作文,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首先在选材上面就很讲究,典型的事例。

作文如何避免超格?选材尤为重要,这个点必须是这个片段中的亮点,是能突出你的收获,或者感情变化的。而且最好要求是别人没写过的。就比如我自己,如果我写贴吧义卖,这个本身就是很少有人能写的。我要写筹备工作,我是应该从排版从头开始写吗?不。我只要去写一个困难或者一个有亮点的地方。去找前辈帮忙之类。

这样的片段,一般都是一分钟之内可以发生完毕的。结构紧凑,而且内容新颖,加上描写,无论是剧情还是描写都可以做到很好。这也就是我说的,当你的剧情纯熟了,你要试着镶嵌描写,而当你的描写纯属了,你要想办法融入剧情。

七、关于模仿他人文字

这里说的模仿,是借鉴,不是抄袭,首先请明确概念。文字可以发扬别人好的地方,题材可以借鉴,但主干的内容必须是你的。

我看过两种模仿:

1、单纯模仿他人的文字而忽略内容

比如那些大家的手笔,文字是很漂亮,很老成的,但一味只是把文字借来用,可能看上去很漂亮,但是细读就成了无病呻吟,没有实体。(我这里有很多相关例文,但恕我不能举例)

2、单纯喜欢他人的内容,写出来只有剧情没有描写

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像老师说的:写有古韵的东西好啊——然后就写了书法,结果发现你写出来的东西套在舞蹈唱歌弹琴,哪里都可以,没有特点。

那么如何真正模仿他人而提高自己呢?

1、你可以他们的把大体框架写下来,像我做文评的时候,就列一个时间轴,整体的脉络理清楚了,再好好选择你要的事例。

2、你要清楚,你是借鉴,而不是抄袭。你的事例必须能反应你自己的主题,而不是去迎合别人的主题。选材要格外小心。

3、试着做一些摘抄。不一定要今天觉得这篇文章好,明天就用在自己的文章里,日积月累之后的融会贯通可能更好。

想清楚为什么那些人的文章好。只有词藻没有实体的文章不可能是好文章,只有实体却不能让别人动情的文章也不可能是好文章,首先是看透别人的文章,而不是心血来潮就去模仿。

八、关于详略

无论你的文章多长,适当的详略都是不可或缺的。纯粹的描写只会让人觉得冗长,成堆的长句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

1、确定你想要表达的主题。

你的选材是为了主题服务的,而你的描写又是为了渲染选材里的主旨,或者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2、你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你需要的不只是把事情罗列出来,而要思考它们之间的关联。什么事例是最贴近主旨的,如何表现详略?

3、你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描写,你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文笔好而描写。

确定好你的组材。

详略有几种组合方式:

1、层层递进。

每一个材料占有对等的长度(最后一段可略长),但是你要表达的内容逐步提升。

2、事件段+描写段+罗列段

一般是事件段在最前面,描写段(升华主旨+秀文笔)可以夹杂少量的事例,再由比较短的罗列段来拉大广度。

3、先短后长

适合情感变化与成长类文字,不宜铺垫过长。(这里推荐一种方式:插叙。如果觉得铺垫不够可以插叙在主要事件里。好处有两点,一是别人看到你的铺垫去比丈比例的时候不会觉得不合适,二就是那句套话:波澜曲折,避免平板。)

4、先长后短

这种写法适用于纯粹的记叙。你可以把你自己最有把握或者和主题做相关的事件放在最前面写,后面稍微写两三件事情来表达共同的主旨。但你最好对你的第一件事情有信心。

以上是多材料的详略,单材料的详略简单说就是事件的发展。要长短段结合,不宜分段太多,也忌讳三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