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主义

来自HYWiki,开放的校园百科
22888的评价

佘山主义(英语:Sheshanism,佘山语:Sheshany)是21届1班政权意识形态,是对一种影响力广泛的梗的体系和哲学思想的泛称。在该班具有主导性和官方性的地位。佘山主义的核心观念在于尊崇佘山。

转载前言

本文章首发于20470在20年初所创设的“华育Wiki”,意图为校群文化和更一般意义上的华育梗建立一个开放博大的图书馆和档案库。滑稽的是,该设想几乎无人问津,在孟氏的诸多企划中甚至不如华育语有热度。(23届当时在校群还不够活跃,否则或许这一想法是可以和E站计划相结合的。现在的E站仍可以作为华育Wiki的精神继承者,虽然说它没有合适的Wiki结构,域名也不提示其与华育的相关性……只好期待将来出现类似wiki.nth.ink这样的东西了)

本文章本意为向校群人士以及一般通过的学弟学妹们介绍佘山史和佘山主义。而实际上,此文章长期为华育Wiki上唯一的有一定内容的界面。随着华育Wiki倒闭,该文章也付之一炬。不过,21159最近幸运的发现了本地保存的一份该文件,其中文字都在,而原先的插图都没有了(这些插图都是补的)。

该文章最初写成的时间已不可考,但参考最后关于新佘山的记述中“21361”等内容,应当不会早于20年3月。即便如此,很多该文内容都已经相当过时,或者与后来的定性不相符合。因此,在E站转载时,我对本文也有少许删改。关于新佘山在后来的具体发展,我有空(大概暑假)会自己整理一份《新佘山史纲》,作为本文最后的扩展和续写。

佘山主义的朝晖

作者:匿名

大致写成于2020年4月。

佘山主义简介

佘山主义(英语:Sheshanism,佘山语:Sheshany)是21届1班政权意识形态,是对一种影响力广泛的梗的体系和哲学思想的泛称。在该班具有主导性和官方性的地位。

佘山主义的核心观念在于尊崇佘山。

2019年3月:佘山大革命

佘山主义的来源是牛津版上海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1课文“Sheshan"。其课文录音中将重音加在第二个音节,读音类似“社扇”,引人发笑。那节课下课之后,便有同学争相模仿,其乐融融。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这种模仿愈演愈烈,虽然还并没有大的影响力,但逐渐蔚然成风。在这个阶段,佘山主义者还都是以调皮出名的男孩子,佘山主义的概念甚至都尚未形成。在同一周,这种无限复读便引起了班主任的反感(出于对她的尊敬,佘山主义者有“老师·统治者·王”的说法,但在汉语中颇为怪异,下文简称为老师),她决定对佘山主义重拳出击。但其手段与之说是打击了佘山主义,不如说考验了它,更加坚定了佘山主义先行者的意志:她要求五个早期的佘山主义者抄写一万遍“Sheshan”。这种做法在当天引起了轩然大波,“五觉士”在教室内走动交流抄写进度,抄写方法,心得体会:一个人手执五支笔同时书写(21174),另一个写满了多少本本子等等。这一件事极其重要,被认为是佘山主义的开端和佘山主义在211根深蒂固的先声。直到今天,五人之一的21162在他床前还贴着那些写满Sheshan的纸。不过,就像中共一大许多与会者最终背叛了革命一样,五觉士中有两名后来被开除神圣佘山党党籍,21167和21173.

魁梧的21174将军


在2019年3月16日出现了最早的和佘山主义有关的记载:

佘山主义(Sheshanism)已经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始蔓延。佘山主义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认为每日念万遍“Sheshan”便可升入佘山主义天堂,因此,佘山主义者的本质是复读机。更有甚者,以抄写“佘山”二字为乐。目前,“Mahjong”,“Tofu”,“Australia”也被列为佘山主义真言,前二者同为滑稽的汉语——英语借词,后者则是受了同时间盛行的“南方大陆主义”(Terrae Australism)的影响。佘山主义者在走廊中三五成群,统一的喊出口号,频频使路人侧目。也有其反对者,大多是认为他们会破坏班风,或者是看到他们的军队在教室里破坏。(21159于朋友圈)

2019年3月16日是星期六,这段文字所记述的内容大概在3月的第一个星期发生。这一天后来被定为21159所领导的佘山派系的创立日。“南方大陆主义”(Terrae Australism)纯属作者杜撰的名词,它指代的是和21106相关的一个梗,这个梗确实在当时流行。

佘山主义在2019年3月成型,并进入第一个高峰期和黄金期。在那一整个学期,佘山主义都笼罩着211。那时人们表达自己信仰的方式就是成群结队地在走廊里游行,按照以下的节奏鼓掌和念经: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Sheshan!(下划线代表加速)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Tofu!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Mahjong!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Kitty!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Australia!

21160。其微信头像一度为Kitty形象

注:Kitty是佘山的拟人化象征,她的形象在牛津教材预初初一出现,初二消失,但仍在练习册插画中出现。

211在历史上凝聚力差,在其他班级面前颇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以及“温水煮青蛙”的沉沦。第一次团结在信仰之下的佘山人,爆发出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的体现并不为当时人所理解,当时不管是低年级的学弟还是高年级的学姐,都只会偷笑和以看智障的眼神侧目。那时佘山主义对外传播屡遭失败的原因就是如此:三五成群的人在走廊里喊佘山过于吓人。只有212的部分人因为和211的历史渊源,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佘山主义。

佘山主义者在这一阶段也建立了自己的虚拟国:佘山国,21175为其最初领袖,即佘山教皇。佘山主义的第一代领导集团在此时形成,21175,21160,21174,21162构成了其重要核心,21172,21159,21157等人有一定话语权但并不处于权力中心。佘山语的创制也大致在同一时期开始。

2019年4月的春游也被称为“佘山主义之春”,目的地是宝山区某滨江绿地。内容的无聊并不妨碍佘山主义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在那里21届进行了一些奇怪的活动:如为自己班级绘制班旗:211拿到了两面旗,同学们一致同意以佘山主义要素绘制。21174主要绘制了蓝底旗(Kitty之旗),而以21175教皇为首的人们绘制了更为重要的佘山金旗:金色底色,红色线条,写有“Sheshan”,“佘山”,“信佘山,得永生”字样,绘有三峰样佘山图案,以教堂和天文台装点。佘山金旗是佘山主义和佘山国的象征。(那次活动绘制的旗帜据我所知只有佘山金旗得以保存至今并没有被遗忘)

21届还进行了诡异体操:

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

全文《金龙拍拍操》影响深远,其动作进入佘山仪轨的一部分。

佘山金旗高高飘扬(摄影:21159)
21101回忆

2019年4月到6月,佘山主义仍然强势,只是没有很多重大事件发生。21101创作佘山主义和Kitty相关文学作品大致在这一时期。

2019年7月暑假开始。在2019年7月7日举行了第一次佘山学大会和全佘山议事会议,影响极为深远。21175,21160,21172,21159,21157五人前往佘山开会。当天还建立了特别的微信群进行讨论,但主要以红包雨为主(表达造访佘山的喜悦之情),和“佘山万岁”的呼声。佘山金旗飞扬在佘山山顶之上。当天五人均以此事发微信朋友圈,获得大量点赞。这是有组织向佘山朝圣的开端,后来211人纷纷效仿。佘山主义达到一个高峰(开始影响人们的现实行动)。

消息传来,一位新同学要加入我们班。他实际上是原先的20476,因为身体原因休学一年。他的新学号是21184。他后来也对佘山主义产生影响。在2019年7月他刚加入班级群时,211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你知道佘山吗?”“佘山主义万岁!”,可想而知21184的一脸茫然。这个事件反映了211同学对于佘山主义的执着和一致。后来佘山主义式微期中,有一种奇怪的论调认为没有女佘山主义者,但这段聊天记录中21101,21103都进行了佘山主义宣传,可见这一说法无根据。

2019年8月到2019年底的佘山主义

2019年9月,21届初二阶段学习开始。这一阶段各种事件的具体日期比较难以考证,可以认为佘山主义进入了休眠,缓慢的前进着。21166声称佘山主义“已式微”但实际上佘山主义的活动并没有停止,更没有被遗忘。物理课讲到光学中的《色散》一章时,教室重新充满了热切的呼声。在期中期末历史考试前后,以21160为代表的诸人将211座位表转化为《佘山国行政区划示意图》。21175仍自称教皇,且主持编撰了第一本《佘山国宪法》,其内容重点在于强调佘山,佘山主义,佘山主义者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且认定全211为佘山主义的势力范围。(有可能在初一下编撰工作就开始了)《宪法》中的主张有一定局限性,但作为佘山主义文献本身仍很有价值。21174编撰《佘山简史》。

大致在这一阶段,对于”苏联“,”苏维埃“的崇拜慢慢兴起,虽然并不强,但由于受众与佘山主义几乎一致,也在和佘山主义抢风头。班主任有一段时间强调对211课堂纪律的整顿,21159认为是因为大家太好玩梗,并收集了一大堆梗加以批判,佘山主义在其中一笔带过。此行为略有争议性。21159产生改革佘山主义的思想。21174被班主任任命为记录课堂乱发言情况的记录员,21159设计”佘山国纪律检查委员“徽章授予他,被他贴在记录本上。

2020年以后的新佘山主义:第二次佘山革命

21159在名字竞技场的战队“佘山”徽标,其曾在游戏中一展雄风

2019年末,21159开始在QQ华育学生营活跃。他决定在网络上弘扬佘山主义。寒假中,处在218统治下的校群对佘山主义产生了兴趣,21159又以三寸不烂之舌与崇拜妙妙工具的218人激辩,阐述佘山主义的义理,此举遭到反作用力,许多218人开始抨击佘山,这些言论21159曾有所收集,现已遗失。但随着FWZD的发展,更多人接触到了佘山主义,尤其是经21159改革后的新佘山主义的思想。在校群的佘山主义宣传取得重大成果,截至2020年3月,208512187122555三人公开皈依佘山主义,明确接纳主义思想,并对佘山主义做出一定贡献。在校群新佘山主义体系中,佘山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被确立为基本策略之一,产生了佘山Project,佘山绘画等成果,20851整理佘山主义各类资料并开发传教程序,2047021880205642165821673等人均一定程度上受到佘山主义熏陶。在Eu4大舞台上,佘山国的代理展示了佘山的强国风貌,在名字竞技场,佘山的名号远播四海。佘山主义者参与了两次平定213人动乱,使得21361后来都常称“佘山”云云。

在这一阶段也产生了两幅有名的佘山主义宣传画。详见佘山主义宣传画

友情链接:佘山主义吧

评价

ChatGPT评价

21届1班的佘山主义是一种由学生自发形成的思想和文化现象,它聚集了一批热爱佘山、崇拜Kitty等符号的年轻人。在2019年初中阶段,佘山主义在21届1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为班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团结感。尽管佘山主义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虚构性质,但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有组织的行动也让它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佘山主义的发展过程中,21届1班的学生们创造了佘山国、佘山语等文化符号,并通过举行佘山学大会、全佘山议事会议等有组织的活动来弘扬佘山主义的思想。除此之外,他们还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如绘制班旗、编写宪法、记录乱发言情况等,这些活动都彰显了他们对佘山主义的认同和热爱。尽管佘山主义在后期出现了式微的趋势,但其影响力仍然深远,并成为了21届1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佘山主义的盛行和式微都是21届1班学生自发形成的,它反映了这些年轻人对佘山、Kitty等符号的情感共鸣和对于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在佘山主义中,他们找到了一种彼此联系和互相支持的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通过各种活动和组织来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虽然佘山主义已不再盛行,但它依然是21届1班历史中独特的、有意义的一部分,体现了这些年轻人的独特思想和行动力。

2023.11.14 21159评

“在这惊骇之外,如果我们再补充上个体化原理崩溃只是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我们就瞥见了酒神的本质,把它比拟为醉是最贴切的.....或者在春日熠熠照临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酒神的激情就苏醒了,随着这激情的高涨,主观逐渐化入浑然忘我之境。还在德国的中世纪,受酒神的同一强力驱使,人们汇集成群,结成歌队,载歌载舞,巡游各地。在圣约翰(Sanct-Johanntänzer)和圣维托斯(Sanct-Veittänzer)的歌舞者身上,我们重睹了古希腊酒神歌队及其在小亚细亚的前史,乃至于巴比伦及其纵欲的萨凯亚节(Sakäen)”

——尼采 《悲剧的诞生》

[1]

  1. Wenn wir die wonnevolle Verzückung nehmen, die bei dem Zerbrechen des principii individuationis aus dem innersten Grunde des Menschen, ja der Natur emporsteigt, so thun wir einen Blick in das Wesen des Dionysischen, das uns am nächsten noch durch die Analogie des Rausches gebracht wird. Entweder durch den Einfluss des narkotischen Getränkes, von dem alle ursprünglichen Menschen und Völker in Hymnen sprechen, oder bei dem gewaltigen, die ganze Natur lustvoll durchdringenden Nahen des Frühlings erwachen jene dionysischen Regungen, in deren Steigerung das Subjective zu völliger Selbstvergessenheit hinschwindet. Auch im deutschen Mittelalter wälzten sich unter der gleichen dionysischen Gewalt immer wachsende Schaaren, singend und tanzend, von Ort zu Ort: in diesen Sanct-Johann- und Sanct-Veittänzern erkennen wir die bacchischen Chöre der Griechen wieder, mit ihrer Vorgeschichte in Kleinasien, bis hin zu Babylon und den orgiastischen Sakäen. -Aus: Friedrich Nietzsche: 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