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HYWiki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站。大部分的内容只有在您登录账号后才可阅读。您可以前往这个链接提交账号注册申请。

传承

来自HYWiki,开放的校园百科

14517若杉基在华育中学吧于2013年9月24日所发布的文章,被设为了精华帖。[1]

正文

空调的风吹着,吹动帘摆扑簌簌地响,而从缝隙间钻进来的一束束耀眼阳光,也被风吹得弥散开来。

老师的声音如同贯彻了这回旋的风,直直地进入耳朵:“初中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而你们就是那最后十分钟,只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四十分钟,我们还有十分钟。多么残酷的事实。那辆将要驶向终点的列车,正播放着我们将要下车的预告。

拿着笔写字的手顿了顿,却又在与纸的摩挲之间记下笔记。白底黑字,清澈无痕。

毕业,也就意味着各奔东西,离开母校,离开父母去寄宿一段时间。毕业,功成名就,本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却不知不觉被笼上了一层阴霾。

这里的空调,这里的帘子,也早将照射进来的阳光撕扯得四分五裂。

听完报告上楼,路过六年级的教室。十七届的新生已经到校了,广播台电视台忙不迭地招收新人。稚嫩的面庞带着无惧的笑容,就宛如我们当年的昨日重现。愣得出神,一个声音突然叫住了我。稚嫩的声音还没有变声,湛蓝色的镜框架在鼻梁上——湛蓝色,蓝天的颜色,那样明快的颜色。她说:“是小C吗?”

看着她,我迟疑了片刻,良久皱了皱眉头:“是,你是小Q对不对。”

“对!C姐姐你好聪明!”

“有什么事情吗?”低着头问她。她那惹眼的身高似乎让我看见了当年的自己。她的身影站在高大的落地窗子前,与湛蓝色的天际融为一体,如同跨过时光横亘的羽翼,飘飘扬扬飞散而来。

“姐姐喜欢古诗文吧?想问问你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她明亮的眼睛看着我,焦距之间冉着满满希望,如同干渴的人对水的冀求,抬起头望着我。

那是希望呵——那是一个和我一样喜欢古诗文的女孩儿,曾经的我,也是像这样热衷于古诗文的。我还记得三年前的我也是这样仰着头看前辈们,稚嫩的语气怀着殷切的希望。

古诗文,那是什么?浩浩中华几千年,多少风云历史多少风流人物凝成的篇章。是文,亦是一个时代——我们学的是文,亦是一个时代,这种文明代代相传,然后传到了我们手里,教我们沿承下去。

繁错交织的心情融汇在目光之中,我看着她。古诗文的琅琅声仿佛又在脑海中浮现,随着她那目光的迫切愈发清晰。

不知为何,我竟有一点想笑。

“来我们的‘古诗文茶话会’吧。”我道。

“‘古诗文茶话会’?那是什么?”

“每周三中午,我们一群喜欢古诗文的人就会到公共教室聚一聚,谈谈古诗文——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来。”

我也是在来到这所学校之后才了解到有这么一个组织的。很微妙,不知为何就被一个巨大的力量拉拢过去,坐在不大的房间里,几把凳子围在一张拼出来的大桌子边上,谈天说地。

那时候坐在我边上的都是我的前辈。

茶是一个姓L的前辈带来的。光影交叠在杯中,茶叶与影子都分不清楚,只是看着那杯茶,黄褐色的液面微微波动。没有风的时候,静如止水,心也是这样静下来。

然后是浮现在面颊上的笑容。我们说古诗文,也开玩笑——在一起时光就过得很快,就很开心。

偶尔静下心来新品古诗文的纹路,还去欣赏那些贤人的画作。说苏轼的诗豪放洒脱,而他的字却中规中矩。他毕竟是现实的;他越来越豁达,却始终改不了执着。苏轼首先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官员,他不能纵容情感战胜理性。

文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字是最反应人内心的。

那时候,到处都是“细品”“慢读”“深思”这样的字眼。茶随着微风飘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整个人都充满了清然的气息。

字是中华文化独有的字。点、竖、撇、捺,荡气回肠。同行的小F是善于写字的,偶尔在我们面前大显身手时还让我们吃了一惊。

一杯茶,一支笔,一本书,一片笑容。那就是是全部。

于是想:学古诗文是很开心的罢。

那文化,也根深蒂固地扎进了心里。

只是前辈们慢慢毕业了,我们渐渐成为了那茶话会最坚实的动力。越来越少的人,越来越少的笑容,让我们不得不去寻找新的力量。

我们需要新的力量,并不是喜新厌旧,也并不代表忘却。只是那份快乐,想要与更多的人分享。

不止是我们这个小小的社团,这文化,这诗歌的文化,这字的文化——这中华文化,也是需要这样的传承。

一杯茶,一支笔,一本书,一片笑容。那就是全部。

我向她伸出了手,手的影子仿佛和三年前我被邀请时的手影重叠。一样的笑容,一样的热忱,字字顿顿:“加入我们吧!”

她笑着点头,说那真是太好了。转身的背影带着讨教到经验的喜悦,马尾在前进的身影下颠簸,人影逐渐模糊。

三年前的我,毕竟也是怀着希望在这里,追求着梦想,并且在学长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爱上了我的母校。

而现在,前辈的职责属于我了。

我至少、至少要去告诉他们们些什么。去告诉他们些什么。

我沿着走廊往自己的班级走,听见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喧哗。蓝天白云静谧而温润地俯瞰着这片土地,将这里洗刷得洁净。

离上课时间近了。我加快速度往教室赶,却被一个身影迎面拦下。微胖的声形,泛红的面颊,手中攥着棕灰色的违纪表。“不能在走廊里跑步!”中气十足的声音铿锵有力一字一顿地发出。

若干个年头之前,我们也是如此。

我笑了,说知道。

我当然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因为这里的印,是烙在心头的,是抹不掉的。

我们听着前辈的话,然后身为前辈,再把一切教导给我们的后辈,我们继承学校的理念和精神,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点点滴滴中,感化来者。

我们为什么学古诗文?因为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现在的我,也是与“传承”脱不了干系的。用心去体会,然后用心传递。

我沿着走廊走,走过我们曾经呆的教室门口,那一个个挥汗如雨的年岁恍如隔世。上课铃响了,我终于还是忍不住跑了起来。

无意间,余光扫到了那几扇落地窗子。

窗外阳光静好。

——————————————————————————

这篇2500字的短文我一共改了5遍,最近一次灵感来自 @redfish200688 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更多的意见。

以及:本文版权归若杉基所有,切莫盗文或引用文中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