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HYWiki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站。大部分的内容只有在您登录账号后才可阅读。您可以前往这个链接提交账号注册申请。

上海市上海中学:修订间差异

来自HYWiki,开放的校园百科
无编辑摘要
Shiyi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8个用户的1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上海市著名高中,正门地址为上中路400号,北门地址为百色路989号。前任校长为唐盛昌,前任校党委书记为王辉。现任校长冯志刚,校党委书记张泽红,副校长朱臻、徐岳灿(兼任上海中学东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樊新强。目前在职的特级教师有冯志刚、朱臻、樊新强、陈向蕊等;正高级教师还有刘茂祥、杨嵘、王永庆等。
上海市著名高中,与[[华育中学]]关系密切,每年有大量华育毕业生前往此学校。简称“上海中学”,“上中”,“shs”等。有wiki:[[shswiki]]。


上海市上海中学(Shanghai High School),简称“上中”,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
== 班级分布 ==
在高一高二,上海中学1-7、11-12(自2025届扩招起开始设置11、12班)班为平行班,8班为数学班,9班为科技班,10班为工程班。特色班与平行班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于高一高二的数学竞赛课程(8班)和专门课程(9、10班),以及被相应地压缩的生地、史政课时量。但是根据G大成长论等公众号的分析,相较于华二、复附等学校,从升学结果来看,上海中学的平行班的水准还是更高一筹,这在上海滩无第二所学校能及。


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拥有本部、国际部,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有在校学生4200余人,其中本部学生1200余名,国际部学生近3000人;有专任教师362人,双语师资超过150名,外籍教师超过110人。
进入高三后,会根据选科重新分班。2020届及之前,高三8班为出国班,自2021届起不再为打算本科就出国的同学专门设置。由于“扩招一代”2025届尚未升入高三,届时会如何分班尚不明朗。但是依据传统,高三4、5、6班就是由原来8、9、10班中(占绝大绝大多数的)物理+化学选手打散重组的“大师班”。2022届的高三8班、10班和半个9班,2023届的高三9、10班,2024届的3、7、8、9班的部分+完整的10班是非物化班。


上海中学坚持“储人才,备国家之用”的办学宗旨,努力建构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顶尖名校。上海中学创设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曾先后使用过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江苏省立上海中学等校名。1950年2月,更名为上海市立上海中学,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7月复校,定名为上海市上海中学。自创校以来,上海中学始终坚持“储人才,备国家之用”的办学宗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培育了一批批杰出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上海中学校友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计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30余位,大学校级领导200多名,科技、人文等领域专家难以尽计。
通过自招进入上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会被敲定科工班的。分班考时也还有极少量极少量的特色班名额。


上海中学从上海市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需要的一流教育服务环境出发,进行了敢为人先、思变创新的教育现代化探索,为培养具有现代素养、国际视野、中国根基的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优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基础教育的改革范本。
== 教学成果 ==
在唐盛昌校长的带领下,上海中学成就了全国基础教育界顶尖的学校,与北京的[[人大附中]]齐名,上海市的三所双新示范校之一。


'''志存高远,才能心系天下。'''学校创设了一批促进学生立志成材的资优生德育必修课,塑造学子敢担当、负责任的品格。CPS课程(C代表Creativity创意,P代表Practice,S代表Service),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社会实践热点,用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成长。LO课程(领导与组织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当代社会发展中团队的力量。双I课程(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智能),引导同学们关注自我,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明确人生规划。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与国际风云、国情民风社会考察课程,让学生懂得自我历练与社会需求结合的价值。上海中学新生军训、高二“红色研学、绿色学农”、高三“大合唱”等活动,让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留下青春的记忆,体悟劳动的意义,升华龙门精神。
=== 课内 ===
上海中学虽然不卷(当然学生还是很卷),但其高考成绩仍在上海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平行班的生源质量很高(可能与唐校长布局的几所初中“儿子”有关),目前为止没有失去过全市头把交椅。每年进入清北的同学约有60人上下,进入清北复交及同层次学校的同学约占70%。


'''聚焦志趣,才能会学会玩。'''每一位上中学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搭建了丰富的科创平台、实验平台让学生会学会玩,促进他们聚焦志趣,仰望星空,激发潜能,脚踏实地,趣中有“术”,“术”中增强,筑牢“强基”之根。学校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校,率先开展了点面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验,在多年的探索中已结出累累硕果。
=== 竞赛 ===
数学竞赛在上海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培养出多位IMO金牌(其中周天佑、佘毅阳还回上中当了数学竞赛教练),还将于2026年承办IMO。届时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IMO的中学。


科技班、工程班13个领域的专门课程与探究课程的深入开发与平行班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10多个实验组专门课程全面拓展,率先构建、持续更新、现在使用的28个现代数字化创新实验室,500多门发展型课程的组合创新,17所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推进不同领域人才培育的多样导师制形态,促进了学生基于学术志趣引领的潜能开发。
物理竞赛相比[[华二]]较弱,但目前在逐步追赶中。


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等推进的科技与工程实验班与实验组课程,与复旦大学开展的“学术志趣与创新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让不同志趣领的学生,持久拓展学术知识领域,激发学术志趣潜能,努力攀登学术研究殿堂,让学校持续走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视野下大中学合作育人新路上,成为新时代高校“强基”计划向中学延伸的探索先锋。
化学竞赛则相对平庸,不过上海的化学整体也不咋地。


近年来,学生累计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12枚,学科与科技等方面国际奖项40余个,国家级330余个,市级1350余个。其中有2名学生获“小行星”冠名,3名学生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1名学生获“丘成桐奖计算机金奖”。从龙门走出的学子,进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以及同级别高校的超过70%,进入“双一流”高校或专业的比例超过99%。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片星空中,学生找到基于自身志趣能的阶段最佳专业取向。
信息竞赛逊于[[华二]]。


'''视野开阔,才能让星空至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校园环境的人文之韵、立德树人的良师之韵,双部交融的文化之韵,让龙门这片星空璀璨而至美。340余亩的美化校园,让人流连忘返:200余种鸟类在林中穿梭,卧龙亭、中兴湖、念慈湖、水杉林……,龙门十景让学校的春夏秋冬都是最美的季节,融媒体中心、戏剧中心、5G网络全覆盖,深厚历史底蕴中透射出高科技的魅力。
== 加入上海中学 ==
许多华育学生以进入上海中学为目标,不过这也导致了[[710事件]]。该事件中当事人行为可视为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塑造的扭曲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投射。


学校的每一位良师恰如启明星,为学生点亮灵感。高学历、高素质的研究型师资,双语师资超过150名,外籍教师超过110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左右,让学生们拥有“大先生”的指引。
在早期,华育中学有约150名学生能进入上海中学,但在自招政策调整后,该数字减小到了100名左右。


学校最具创新魅力与无限活力的是本部与国际部在同一校园,赋予了学校最具前瞻眼光与全球视野的国际化环境。创设于1993年的上海中学国际部,不仅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公办学校国际部,而且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同类学校的佼佼者。
对多数同学来说,进入上海中学共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红榜]],一模后不久上中就会请红榜前100-200名去参加考试,最终录取通常是红榜本就排名靠前的同学和在考试中发挥特别优异的同学;第二次是自招,一般在中考结束后7月初,录取人数极少;第三次是中考放榜后,一般还能有二三十个同学裸考进入上中。当然,也有少部分特别厉害的竞赛生会直接被上中录取。


学校先后被授权开设TOEFL\GRE\SAT\PSAT\ACT\A-LEVEL考点。国际部主要开设类美国课程、IB课程与AP课程等国际通行课程。学校开设的AP课程达20门,IB课程达27门;AP平均分超过4.56分(满分5分);IB全科平均分超过42.5分(满分45分)。2020届IBDP课程学生全部获得IBDP文凭,全学科科目(每门科学满分7分)的6分率超过95%(全球29%)。
== 与华育的关系 ==
在华育中学进入四校的毕业生中,进入上海中学的数量远多于其他三所学校。


国际部毕业生超过90%被国外著名大学录取。每年有约50%的国际部毕业生选择前往美国就读,近七年来超过90%的同学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一大批学子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学府深造。
华育中学校门口曾有“上海中学初中教学实验基地”字样,但疑似在2019年被删去(但实际仍是)。


学校尊重国际标准、把握教育主权,坚守中国特色,彰显了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教育核心竞争力,锻造了海外人员子女良好的中国情结,让他们成为中国文明传播的友好使者。
华育中学最初便发源于上海中学初中部。当时要求重点中学不能是完中,所以1999年,初中部就被拆出去了。部分华育中学的资深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如[[黄惟纲]]、[[何婉青]]、[[俞伟红]]、[[杜小东]]等)便是在这一时期从上中加入的华育。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老师退休后,一直担任华育中学校董、学监至今。除此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中学现任党委书记张泽红老师,其丈夫就曾是华育中学的行政人员,后来到了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现任校长冯志刚老师的妻子盛叶老师,就曾是华育中学的英语老师,18届及以前的学生可能认识,他们的儿子也曾经在华育就读)


如今,本部与国际部的互通互鉴、教学比较研究,特别研修班交流,两部学生双语辩论赛,戏剧节、科技与艺术的对话,更彰显出多元文化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之韵。
上海中学与华育中学跑操音乐相同,为《瑞典狂想曲》(实际上该音乐十分普遍,隔壁上海小学也是用的该音乐)


上海中学与国家的发展、上海的改革同呼吸、共命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海中学努力建构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顶尖名校,储人才,备国家之用,在大力推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优质教育上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上海中学是四校中唯一要做剪报的学校,{{黑幕|但是其实有相当人没做过}}


(以上内容大部分来源于上海中学官网:http://www.shs.cn/<nowiki/>)
== 一些人的评价 ==
24865:shs是真的大,虽然比不上hefc,但是在市中心有这么一大块地已经很不容易了。


== 相关梗 ==
== 相关梗 ==
[[文件:上海中学导致的.png|缩略图]]
[[文件:上海中学导致的.png|缩略图]][[小锅碗瓢盆]]曾多次表达对上海中学的不满,称上海中学侵犯了甘肃省“教育主权”等等。
[[分类:学校]]
[[分类:学校]]
[[分类:高中]]
[[分类:四校]]

2024年10月30日 (三) 17:00的最新版本

上海市著名高中,与华育中学关系密切,每年有大量华育毕业生前往此学校。简称“上海中学”,“上中”,“shs”等。有wiki:shswiki

班级分布

在高一高二,上海中学1-7、11-12(自2025届扩招起开始设置11、12班)班为平行班,8班为数学班,9班为科技班,10班为工程班。特色班与平行班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于高一高二的数学竞赛课程(8班)和专门课程(9、10班),以及被相应地压缩的生地、史政课时量。但是根据G大成长论等公众号的分析,相较于华二、复附等学校,从升学结果来看,上海中学的平行班的水准还是更高一筹,这在上海滩无第二所学校能及。

进入高三后,会根据选科重新分班。2020届及之前,高三8班为出国班,自2021届起不再为打算本科就出国的同学专门设置。由于“扩招一代”2025届尚未升入高三,届时会如何分班尚不明朗。但是依据传统,高三4、5、6班就是由原来8、9、10班中(占绝大绝大多数的)物理+化学选手打散重组的“大师班”。2022届的高三8班、10班和半个9班,2023届的高三9、10班,2024届的3、7、8、9班的部分+完整的10班是非物化班。

通过自招进入上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会被敲定科工班的。分班考时也还有极少量极少量的特色班名额。

教学成果

在唐盛昌校长的带领下,上海中学成就了全国基础教育界顶尖的学校,与北京的人大附中齐名,上海市的三所双新示范校之一。

课内

上海中学虽然不卷(当然学生还是很卷),但其高考成绩仍在上海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平行班的生源质量很高(可能与唐校长布局的几所初中“儿子”有关),目前为止没有失去过全市头把交椅。每年进入清北的同学约有60人上下,进入清北复交及同层次学校的同学约占70%。

竞赛

数学竞赛在上海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培养出多位IMO金牌(其中周天佑、佘毅阳还回上中当了数学竞赛教练),还将于2026年承办IMO。届时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IMO的中学。

物理竞赛相比华二较弱,但目前在逐步追赶中。

化学竞赛则相对平庸,不过上海的化学整体也不咋地。

信息竞赛逊于华二

加入上海中学

许多华育学生以进入上海中学为目标,不过这也导致了710事件。该事件中当事人行为可视为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塑造的扭曲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投射。

在早期,华育中学有约150名学生能进入上海中学,但在自招政策调整后,该数字减小到了100名左右。

对多数同学来说,进入上海中学共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红榜,一模后不久上中就会请红榜前100-200名去参加考试,最终录取通常是红榜本就排名靠前的同学和在考试中发挥特别优异的同学;第二次是自招,一般在中考结束后7月初,录取人数极少;第三次是中考放榜后,一般还能有二三十个同学裸考进入上中。当然,也有少部分特别厉害的竞赛生会直接被上中录取。

与华育的关系

在华育中学进入四校的毕业生中,进入上海中学的数量远多于其他三所学校。

华育中学校门口曾有“上海中学初中教学实验基地”字样,但疑似在2019年被删去(但实际仍是)。

华育中学最初便发源于上海中学初中部。当时要求重点中学不能是完中,所以1999年,初中部就被拆出去了。部分华育中学的资深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如黄惟纲何婉青俞伟红杜小东等)便是在这一时期从上中加入的华育。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老师退休后,一直担任华育中学校董、学监至今。除此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中学现任党委书记张泽红老师,其丈夫就曾是华育中学的行政人员,后来到了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现任校长冯志刚老师的妻子盛叶老师,就曾是华育中学的英语老师,18届及以前的学生可能认识,他们的儿子也曾经在华育就读)

上海中学与华育中学跑操音乐相同,为《瑞典狂想曲》(实际上该音乐十分普遍,隔壁上海小学也是用的该音乐)

上海中学是四校中唯一要做剪报的学校,但是其实有相当人没做过


一些人的评价

24865:shs是真的大,虽然比不上hefc,但是在市中心有这么一大块地已经很不容易了。

相关梗

小锅碗瓢盆曾多次表达对上海中学的不满,称上海中学侵犯了甘肃省“教育主权”等等。